美国两位波音宇航员实在待不住了,再次公开喊话:我们想回家。看来,国际空间站对他们来说,已经不是什么好地方了。
是啊,一开始也许一切都很顺利,没啥可说的。可这归家的急切,根本藏不住。
宇航员2025年首次通话就直言想回家,看来他是真想离开空间站了,只是身不由己,一切还得听安排。
波音星际客机,说延期就延期,说回来就回来。大家想想,飞船着陆后,它再吭声了吗?没有。
两位宇航员孤零零地留在上面,完全按计划行事,否则返程时间可能要往后推。
回家的路,波音宇航员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了。
波音两位宇航员威廉姆斯和威尔莫尔这次任务遭遇意外,完全出乎意料。之前,波音和美国宇航局都信誓旦旦,星际客机没问题,安全可靠,能执行首次载人飞行。
发射后问题一堆,险些在对接空间站前出大乱子,根本不安全。
波音星际客机5个推进器坏了,一共28个,这导致飞船在对接前紧急抢修。
修复了四个漏洞,但其中一个根本没用。修补过程比预计多耗费几个小时才完成对接。
宇航员这次任务面临巨大挑战,氦气泄漏只是其中一部分。如果对接失败,后果不堪设想,这对他们来说打击实在太大了。
NASA和波音对接后发现问题,于是延期排查,太空和地面都测试了,结果很无奈,找不到原因,解决不了。一拖再拖,问题还是没解决。
事后,NASA依然认为安全,两位宇航员很可能搭乘星际客机回家。
波音飞船的安全问题瞒不住了,NASA内部吵翻天。最终,只能宣布让飞船返回,两位宇航员只能在上面干等着救援。
盼星星盼月亮,终于等到救援,谁知从8天变成了8个月,还说2025年3月回来,现在又拖了一个月,这宇航员心里能好受吗?
后续延期扑朔迷离,NASA说是研究新龙飞船,这延期原因让人担忧,万一解决不了问题,可能还得拖更久。
NASA延期一个月,但说不定还会再变。
宇航员实在忍不住了,直接跟同伴说想回家。这话不容易出口,万一惹恼了谁,回家的时间又要往后推了。
宇航员此刻的心情,大家都能体会,肯定很紧张。他们嘴上说不在乎被留下,可最终还是要回家,这才是最重要的。
国际空间站下方,宇航员压力山大。
不少人早就注意到波音宇航员那张“锤子脸”照片,美国宇航局虽然解释是“体液转移”,可体液转移不应该是变胖吗?这说法听着怎么那么奇怪。
新画面出来了,一切正常。威廉姆斯和威尔莫尔,还有另外两位宇航员,都精神饱满。
没人知道当时有没有问题,反正他们说没事就没事了。
太空长时间逗留对宇航员并非好事,身体会发生很大的变化,具体有哪些呢?
太空环境对宇航员影响很大,辐射、失重和心理生理变化都是问题。尤其在失重状态下,骨骼中的钙质流失非常明显。
失重状态下,人体骨骼吃不消,钙流失严重,骨头慢慢变细变轻。
NASA研究显示,宇航员在太空每个月骨骼都会流失1%到1.5%的矿物质。时间一长,骨头越来越脆,软得像棉花糖,最后可能连自己都支撑不住。
这对两位宇航员来说是场考验,他们可能事先没想到,毕竟后续补给全靠后面的货运飞船。
他们压根没想过要在国际空间站住这么长时间,一切迹象都表明了这一点。
两位宇航员被困空间站底部,压力巨大,毋庸置疑。
中国就此前美国宇航员受困事件回应表示关切,及时表达了对宇航员安全的重视。官方声明展现出负责任的大国态度,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国际合作的期待。
中国对被困的波音宇航员表达了关切,公开希望他们平安归来,这体现了我们的胸襟。
美国这事儿只能他们自己解决,我们爱莫能助。我们早就说过,这种事我们处理起来很干脆,绝对不会拖泥带水,因为我们有“发一备一”的航天策略,保证万无一失。
航天员遇险,地面立刻发射救援飞船,把他们安全接回。
航天策略很成功。国际空间站没啥计划,帮不上忙,飞船接口都不同。中国之前想加入,还被拒绝了。
神舟十九号任务,我们表达了对宇航员平安归来的期盼,这已经算很友好了。
中国若遭遇此类事件,舆论定会沸腾,批评之声四起,这便是国情差异。
发展航天,提升航天技术,刻不容缓,就这么回事。
